大宗商品價格持續(xù)上漲,多因素推送背后警惕終端成本風險
全球涂料網5月12日訊:受全球經濟復蘇推動和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,最近一段時間以來,大宗商品價格重現快速上漲趨勢,原油、鐵礦石、銅以及一些農產品價格再創(chuàng)近年來新高。與此同時,大宗商品價格持續(xù)上漲引發(fā)的通脹預期上升也引發(fā)關注。
大宗商品價格持續(xù)上漲
大宗商品市場近來升至近十年的最高水平,追蹤23種原材料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價格指數5月4日上漲0.8%,創(chuàng)下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。該指數已經從去年3月的四年低點上漲超過70%。與此同時,顯示國際大宗商品綜合價格波動的指數也創(chuàng)出兩年半以來新高。
倫敦金屬交易所(LME)三個月期銅價格5月5日一度上漲0.7%,至每噸10040美元,為2011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,當時該合約觸及每噸10190美元的紀錄高位。在主要工業(yè)經濟體制造業(yè)產出飆升的推動下,倫敦金屬交易所4月29日3個月期銅高位上漲,盤中十年來首次突破每噸10000美元。
作為全球最大的銅交易商,托克集團預計,由于全球脫碳需求造成了嚴重的市場缺口,未來10年銅價格將進入每噸1.2萬美元至1.5萬美元區(qū)間。高盛、美國銀行和花旗等投行也看漲銅價,并給出同樣樂觀的短期預測。高盛在4月28日的一份報告中指出,大宗商品6個月內可能再上漲13.5%,并預計銅價將達到每噸1.1萬美元。而花旗預計明年銅價將觸及每噸1.2萬美元。
據《日本經濟新聞》報道,作為國際大宗商品指數,湯森路透社核心商品CRB指數4月29日漲至200.67點,創(chuàng)出2018年10月3日以來新高,與2020年4月的低點相比,漲幅達到89%。與此同時,錫價觸及十年新高,鋁價漲至2018年以來最高水平。衡量國際貿易景氣度的先行指標——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(BDI)經歷5月4日和5月5日的連續(xù)兩天大漲,飆升至3266點,創(chuàng)下2010年6月以來的新高。
另外,海外金融市場大宗商品股期聯動上漲特征明顯。國際油價持續(xù)上漲。據Wind數據,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升至接近每桶66美元,5月以來累計上漲約4.5%;7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逼近每桶70美元關口,5月以來累計上漲近5%。
受益于能源價格上漲港股市場上,恒生能源板塊5月份的3個交易日累計上漲3.35%;“三桶油”中國石油股份、中國海洋石油、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同期分別上漲4.95%、2.43%、5.43%。美股市場上,?松梨凇⒀┓瘕、康菲石油等能源股在本周前兩個交易日均上漲。
價格上漲不僅限于銅,其他有色金屬市場方面,LME鋁、LME鎳、LME鉛等期貨價格5月延續(xù)4月的漲勢。港股市場上,有色金屬板塊在5月的前3個交易日累計上漲6.77%。美股市場上,美國鋼鐵5月前2個交易日累計漲15.73%。
多因素推動價格上漲
分析指出,大宗商品價格這一輪持續(xù)上漲的背后,是全球主要央行的持續(xù)寬松政策,充裕的流動性下,具有金融屬性的商品價格也一再上漲。與此同時,全球宏觀面整體向上、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反彈和出行的增加推動了對金屬、食品和能源的需求,這也是此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。
目前,美國經濟復蘇加快。美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(GDP)按年率計算增長6.4%,消費者和企業(yè)支出與投資顯著增加。美國疫情得到控制,服務業(yè)快速重啟。美國自動數據處理公司(ADP)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美國私營部門4月就業(yè)人數環(huán)比增加74.2萬,創(chuàng)2020年9月份以來最大環(huán)比增幅,美國就業(yè)結構改善有利于經濟的迅速修復,預計二季度經濟高增長有望持續(xù)。同時,美國4月ISM制造業(yè)采購經理人指數(PMI)低于市場預期,但仍處于歷史相對高位。
報道稱,美國和中國正從疫情中迅速復蘇,刺激了對汽車、電子產品和基礎設施的需求。福特汽車預計,今年后三個季度的大宗商品成本將產生25億美元的波動,包括鋼鐵、鋁和貴金屬。與此同時,惡劣的天氣損害了農作物、運輸瓶頸制約了供應。巴西、美國和歐洲的干旱導致農業(yè)受災,而中國需求旺盛,導致玉米、小麥和蔗糖等農產品價格飆升。
此外,也有分析認為,漲價受到金融市場短期炒作因素影響。專家指出,有色金屬、部分化工產品等金融屬性比較突出,寬松的貨幣政策、全球經濟預期向好等推升了全球期貨交易的活躍度,金融市場短期炒作也對價格上漲具有顯著的放大效應。
國家發(fā)改委新聞發(fā)言人孟瑋表示:“總體看,這是全球經濟逐漸復蘇、供需關系短期調整、流動性寬裕以及投機炒作等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,具有修復性和階段性特征。同時我們也看到,世界經濟復蘇仍不穩(wěn)定、不平衡,大宗商品供需兩端并沒有出現整體性、趨勢性變化,其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!
價格上漲推升通脹預期
分析認為,過去一年,大宗商品價格持續(xù)上漲,短期內預計仍有上行空間。從銅到玉米,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大幅上漲,加劇了通脹壓力。讓市場前景更加復雜的是,商品進一步的上漲可能會導致政策制定者縮減提振市場的非常規(guī)刺激措施。
瑞穗證券亞洲固定收益部門研究主管里德表示:“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投資者來說是一把雙刃劍,盡管這顯然有利于大宗商品生產商的盈利,是全球經濟增長反彈的跡象,但最終可能會播下更高通脹的種子,以及推動央行比預期更早收緊政策!
《日本經濟新聞》報道稱,金屬和谷物等各種商品價格上漲,將通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,推動住宅、汽車和家電等耐用品和食品價格上漲。如果企業(yè)轉嫁上漲的成本,消費者物價的上升壓力有可能加強。
據外媒報道,以銅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飛漲引發(fā)了全球對通貨膨脹的擔憂。越來越多面向消費者的公司近日警告稱,供應短缺可能會迫使它們提高價格。不過,美國財政部長耶倫4日表示,她認為不會出現通脹問題,淡化了稍早有關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進行大規(guī)模支出提振經濟之際,可能需要升息以阻止經濟過熱的言論。
上游狂歡、下游涼涼
上熱下冷的聚酯產業(yè)鏈值得思考
五一假期之后,大宗商品的狂歡也直接帶動了聚酯原料市場,宏觀面利好支撐成為主導此番價格持續(xù)走強的主推力。
上游狂歡之余需要看到,從產業(yè)鏈價格表現來看,五一假期之后乙二醇產業(yè)鏈價格多以漲勢為主,但從從行業(yè)分類看,漲價幅度較大的幾乎全部集中在上游原材料相關領域,而下游越靠近終端消費需求的相關領域沒有明顯的價格上漲。
詳細來看,煤炭價格漲勢最為迅猛,市場及坑口煤價格漲幅整體都在10%上方,從產業(yè)鏈來看,原料PTA、乙二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,且近期原料漲幅明顯,聚酯工廠利潤反哺原料端明顯。
而由于PTA加工費已經漲至年后高位(目前加工費在530元/噸)因此近期市場漲幅受限;乙二醇逆襲而上,成為此番行情漲勢的領跑者。而行業(yè)涉及體量最大的滌綸長絲基本未有明顯反應。甚至在節(jié)后不少聚酯工廠開啟了促銷賣絲,降價幅度100-300元/噸。
而近月聚酯工廠已經開啟了5次滌綸長絲促銷,五次的時間分別在4.12、4.22、4.29、5.7與5.11。成本出現了增長,但聚酯工廠卻再次開啟了促銷出貨的模式,這種情況確實值得讓人思考。
未明顯感受到訂單回流
織造開機率卻在不斷下滑
歸根到底,聚酯原料廠如此頻繁的降價促銷,主要是因為整體產銷不旺,更多的織造企業(yè)面對原料廠降價促銷表現平淡,不愿買賬。除了促銷帶動的采購“一日游”外,其余期間產銷基本維持在4-6成的低位。而在終端訂單沒有顯著增加背景下,狂歡或只在上游,越臨近終端越擔憂下游接受力度。
近期行情整體一般是絕大多數紡織人的感受,并且大多數紡織企業(yè)表示現在的家紡、彈力面料訂單相對較好。但市場上生產加工彈力面料,或擁有家紡、彈力面料客戶的紡織企業(yè)數量畢竟有限。在熱銷品種缺乏的情況下,大部分紡織企業(yè)都是無法感受到旺季行情的。另外,多數紡織企業(yè)反映近期的印度疫情并沒有明顯帶來訂單回流。
金三銀四已結束,終端需求未有超預期表現,新訂單跟進不足制約工廠原料采買意愿。江浙地區(qū)大部分紡織集群開機率已經出現回調,綜合開工率從4月86%下跌至目前的82%附近。
警惕大宗商品“漲聲”背后的終端成本風險
目前中下游企業(yè)的成本壓力已經凸顯,漲價潮恐逐級向下傳遞。
“利潤真的太薄了,尤其是今年!”一位從事紡織品行業(yè)的老板感嘆道,“去年,企業(yè)利潤率還能有10%,現在只有2%了”。在他看來,無論是哪種因素,造成利潤大打折扣的最根本所在,都可以歸咎為“不可預測”四個字。
是的,不可預測!各種原材料價格都在漲價,而且波動幅度特別的大,企業(yè)做生意都是冒著風險。那很多人問,企業(yè)為什么不漲價?
“我們合同價格都是根據簽合同時的報價訂的,不能說因為現在遇到成本上漲了,就跟客戶說提高價格,沒有這樣做生意的!”這個企業(yè)主激動地說,“所以增加的成本再多也只能企業(yè)自行承擔,少掙點是好的,有時候會虧本,價格不可控的情況下,有的單我們可能就選擇不接了!
日前國家發(fā)改委在新聞發(fā)布會上指出,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全球通脹升溫,是全球經濟逐漸復蘇、供需關系短期調整、流動性寬裕以及投機炒作等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,具有修復性和階段性特征。大宗商品供需兩端并沒有出現整體性、趨勢性變化,其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。
不可否認,目前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,包括市場對供給端受限的炒作,如煤炭行業(yè)安全監(jiān)察等導致產能縮減,又如鋼鐵在限產減排政策影響下,高爐開工率大幅走低,對價格起到推高作用。在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、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(zhàn)略決策推進下,包括鋼材在內的大宗商品供給端壓縮預期增強,或也將使得市場供需格局持續(xù)趨緊。
上游商品漲價難續(xù),但大幅降價短期或也難實現。產業(yè)鏈上成本壓力轉嫁的規(guī)律不可逆,“漲聲一片”背后,尤需警惕終端商品成本風險。
熱點資訊
|
|